环评人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环评资讯 >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环境部 2024-05-04党建动态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孙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孙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生态环境系统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决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持之以恒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023年7月,党中央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新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六项重大任务”,鲜明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一项重大要求”,实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生态环境系统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为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紧密联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深刻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把握这一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化规律性认识,把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思路、方法和举措搞得更加完备、更加科学、更加扎实。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根本上确保美丽中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二、持之以恒担好美丽中国建设重大使命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更好统筹发展与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力支撑服务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同时,坚决顶住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回升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大幅增长和气象条件极为不利等多重压力,取得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的好成绩。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十四五”规划设定的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全国优良天数比率为85.5%,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为86.8%,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水质面积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全国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全国生态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核与辐射安全稳定可控,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环境容量有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位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环境安全压力持续加大,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全球环境治理形势更趋复杂。历史和现实表明,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美丽中国也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付出长期艰苦努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系统部署和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生态环境系统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认真对标对表,准确把握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深化地方实践,形成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以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着力点,梯次推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培育生态社区等美丽细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高标准实施一批标志性行动和创新性举措,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持之以恒以高水平保护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新征程上,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引领,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生态环境系统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化生态环境服务经济回升向好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在守好生态环保底线基础上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保障,同时推动环保与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统筹,形成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合力和市场化机制,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全力服务支撑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充分发挥高水平保护的支撑保障作用,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增绿添金”,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坚决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四、持之以恒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根本方针,也为生态环境部门立足职能职责、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随着污染防治攻坚的不断深入推进,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新征程上,以更高标准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强化精准思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态环境治理要强化精准思维,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分析找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一清二楚,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大头”、创造条件、精准施策。善于用数字说话和决策,下功夫把调查研究做实,把论证评估做细,尽可能精细测算每项治污措施的预期减排量和环境质量实际改善成效,把每项措施、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搞扎实、搞精细,以求实现最佳治理效果。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和时序进度要求,结合气象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把握好平时治理和重点时段治理的关系,更多地把功夫下在平时,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争取主动、留有余地。
  强化科学思维。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门科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科学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根源,把治理对象的重点放在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上,而不是自然因素带来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措施,推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认识和运用科学规律,善于从环境监测、溯源结果中判断污染排放源构成及贡献量变化,分析发现地区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特征,以此作为科学依据对症施治,提升治污成效。把系统观念贯穿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全过程,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牵引,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合理设定治理评价标准,采用不同治理方式,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能一味追求高标准、全覆盖。
  强化法治思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是国家公职人员的底线,也是无条件的,决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法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都很强,必须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严格规范执法程序,严守法定办理时限,进一步提升执法质量,不能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坚决防止出现简单粗暴执法、随意执法、任性处罚问题。
  五、持之以恒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并把抓落实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我们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当前,美丽中国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生态环境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强化政治自觉,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责担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一项任务一项任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紧抓实抓到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生态环境治理呈现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织、压力累积叠加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上取得新突破,解决生态环保事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多发性难题,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导向,大兴务实之风,坚决纠治违背自然规律,搞突击、简单化、“一刀切”等形式主义问题,不断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效取信于民。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把基本功练扎实,把看家本领掌握牢,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为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