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人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环评教学 > 环评教程

环评教程

【环评导则伴你读】环境风险导则5: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不止环评 2022-10-10环评教程
【环评导则伴你读系列】这是环境风险导则伴你读系列的第5篇原创文章 01风险预测与评价 9.1风险预测风险预测,预测什么?共分两种要素预测: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2.有毒

环评导则伴你读系列

这是环境风险导则伴你读系列的第5篇原创文章

 

01
风险预测与评价
 
 

 

9.1风险预测

风险预测,预测什么?

共分两种要素预测:

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2.有毒有害物质在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中的运移扩散;

无论何种预测,步骤差不多。

首先确定有毒有害物质释放的源强,其次选择预测模型,最后确定事故源参数以及预测模型参数。(比如气象参数、地表水水量和流速、地下水流速和弥散系数等)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预测模型筛选

有毒有害物质,在预测计算时,区分为重质气体和轻质气体两种,选择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推荐预测模型有两个:SLAB模型和AFTOX模型

SLAB模型适用于平坦地形下的重质气体排放的扩散模拟。

AFTOX模型使用于平坦地形下中性气体和轻质气体排放以及液池蒸发气体的扩散模拟。

如何区分气体的性质,是重质气体还是轻质气体?

根据理查德森数(Ri)进行判定,有计算公式的,在导则的附录G,公式G2和G3。

判断标准为:

对于连续排放,Ri≥1/6 为重质气体,Ri<1/6 为轻质气体;

对于瞬时排放,Ri>0.04 为重质气体,Ri≤0.04 为轻质气体。

这里暂时先不深入Ri怎么计算,参数怎么定。(之后再说)根据Ri判定气体是重质气体还是轻质气体,然后选择相应的预测模型。

 

预测范围与计算点

预测范围即预测物质浓度达到评价标准时的最大影响范围,通常由预测模型计算获取。

预测范围一般不超过10 km。

计算点分特殊计算点和一般计算点。

特殊计算点指大气环境敏感目标等关心点,一般计算点指下风向不同距离点。

一般计算点的设置应具有一定分辨率,距离风险源500 m 范围内可设置10~50 m 间距,大于500 m 范围内可设置50~100 m 间距。

 

事故源参数

根据大气风险预测模型的需要,调查泄漏设备类型、尺寸、操作参数(压力、温度等),泄漏物质理化特性(摩尔质量、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比热容比、气体定压比热容、液体定压比热容、液体密度、汽化热等)。

只有文字感觉有点干瘪,可以试着想想一下事故源。

比如一个压力储罐或管道,阀门坏掉了或管道穿孔了。那么事故源参数就是指孔的尺寸、储罐的压力、温度等

气体的参数主要指与蒸发、释放有关的一些物理量,就是上面说的摩尔质量、沸点、比热容比、气体定压比热容、液体定压比热容、液体密度、汽化热等。

所以,事故源参数包括两种,一种是释放设施的参数、一种是释放物质(气体)的参数

 

气象参数

气象参数影响有毒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的传输,包括最大落地浓度及距离等。

但是从风险上考虑,一般选择最不利气象条件就行了。

导则规定:

二级评价选择最不利气象进行预测,一般取F类稳定度、1.5m/s风速、气温25℃、相对湿度50%。

一级评价选择两个气象条件进行预测。除最不利气象外,还需选择当地最常见气象条件进行预测。

当地最常见气象条件为由近3年内的至少1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到的,包括出现频率最高的稳定度及该稳定度下单的平均风速(非静风)、日最高评价气温、年平均湿度。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选取

前面模型选好了,事故源参数和气象参数也定好了,运行模型后,出来了一系列数据。

这些数据怎么利用,如何判断风险是否可防控呢??

这里就引出了“大气毒性终点浓度”这个专有名词。在导则的第一篇里介绍过,是指人员短期暴露可能会导致出现健康影响(浓度2,2级)或死亡(浓度1,1级)的大气污染物浓度。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即预测评价标准。

1 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绝大多数人员暴露1 h 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当超过该限值时,有可能对人群造成生命威胁;

2 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暴露1 h 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或出现的症状一般不会损伤该个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能力。

 

预测结果表述

a)给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浓度,以及预测浓度达到不同毒性终点浓度的最大影响范围。

b)给出各关心点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关心点的预测浓度超过评价标准时对应的时刻和持续时间。

c)对于存在极高大气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应开展关心点概率分析,即有毒有害气体(物质)剂量负荷对个体的大气伤害概率、关心点处气象条件的频率、事故发生概率的乘积,以反映关心点处人员在无防护措施条件下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有毒有害气体大气伤害概率估算参见附录I。

其中a)、b)项都好说,模型预测结果里简单统计一下就可以得出分析结论了。

至于c)项,有点复杂了,不过一般也很少遇到,因为c)项预测有一个前提,即极高大气环境风险,也就是风险潜势为IV+的,即项目处于环境高度敏感区(E1)、且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为极高危害(P1)的项目。

这里暂按下不表,理解上都有点小难懂。

好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预测及结果表达到此结束了。

 

有毒有害物质在地表水、地下水

环境中的运移扩散

进水水环境的方式

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包括事故直接导致事故处理处置过程间接导致的情况,一般为瞬时排放源和有限时段内排放的源

 

地表水预测模型

根据风险识别结果,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方式、水体类别及特征,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溶解性,选择适用的预测模型。

1)对于油品类泄漏事故,流场计算按HJ 2.3(地表水导则) 中的相关要求,选取适用的预测模型,溢油漂移扩散过程按GB/T 19485 中的溢油粒子模型进行溢油轨迹预测。

2)其他事故,地表水风险预测模型及参数参照HJ 2.3。

 

地下水预测模型

地下水风险预测模型及参数参照HJ 610(地下水导则)

这里其实也没法展开介绍了,预测模型都是HJ2.2和HJ610里面的。

因为液态风险物质泄漏,就相当于向地表水体、地下水排放污染物,其输移过程与向水体正常排放污染物无异。

具体运移扩散规律,留待地表水导则、地下水导则进行介绍。

 

终点浓度值选取

终点浓度即预测评价标准。

终点浓度值根据水体分类及预测点水体功能要求,按照GB3838、GB 5749、GB 3097 或GB/T 14848 选取。

对于未列入上述标准,但确需进行分析预测的物质,其终点浓度值选取可参照HJ 2.3、HJ 610。

对于难以获取终点浓度值的物质,可按质点运移到达判定。

 

预测结果表达

a)地表水

根据风险事故情形对水环境的影响特点,预测结果可采用以下表述方式:

1)给出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最远超标距离及时间

2)给出有毒有害物质经排放通道到达下游(按水流方向)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到达时间、超标时间、超标持续时间及最大浓度,对于在水体中漂移类物质,应给出漂移轨迹。

b)地下水

给出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体到达下游厂区边界和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到达时间、超标时间、超标持续时间及最大浓度

 

9.2 环境风险评价

结合各要素风险预测,分析说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的危害范围与程度

大气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由大气毒性终点浓度确定,明确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情况;

地表水、地下水对照功能区质量标准浓度(或参考浓度)进行分析,明确对下游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情况。

环境风险可采用后果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开展定性或定量评价,以避免急性损害为重点,确定环境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

 

 

结语

 

好了,到这里,环境风险导则伴你读第五部分就结束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留言指出,望不吝赐教。

 

如果对大家有用,欢迎关注下一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