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全流程服务手册
一、企业篇
一个项目,从孕育到出生,需要经过很多手续,比如立项、规划选址、可研、环评、水保、初设等等,每一道基建手续都是一座大山(主要指大项目,小项目一般没这么复杂)。作为环评,只是这些基建手续的的其中一环需要在项目动工前办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评是生态环境的第一道关,作为企业责任重大。要需要履行好环评主体责任,办好环评一道手续,认识环评、掌握一定的基本常识、关注重点,是十分有必要的。
- 认识环评。
这是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作为企业,一定要消除花钱买环评文件的“等、靠”思想,要积极了解环评,参与环评工作。如果连环评是什么,怎么办理,要关注的重点是什么都不知道,谈何落实好环评要求。对于企业,其实环评知识并不深奥,难理解应该是环评技术方面,环评技术有环评编制单位懂即可。关于环评基本知识(扫盲帖),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 选择合适的环评单位。
环评单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环评编制质量。环评单位的基本情况,可以在全国环评信用平台http://114.251.10.92:8080/XYPT/查看,里面有各个环评单位的基本情况、失信情况、业绩、环评工程师情况等。在选择环评单位时,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1.是否为本地单位,或在本地是否有办事处且有常驻的环评工程师。如果人都不在本地,又不经常来本地,闭门造车,质量高不高且不说,就连项目的基本情况都可能会写错。
2.是否有多名环评工程师。一定要是全职人员,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是这个公司买的社保。签合同时可以让对方提供社保证明,甚至附在合同后面。环评工程师人数方面,一般有3名左右就可以了(要不然,三级审核等环评质量控制实施很难保证)。
3.是否有一定数量的业绩。业绩太多也不定是好事,尤其是那种一个月就几十上百份的,可能是代签的,质量一般都比较差;业绩太分散,尤其是各地各省都有的,也不能代表技术能力强,相反更可能会是皮包公司。
4.是否有被通报的记录。现在信息都很公开,各地环保部门对环评单位实施通报后,都会对外公开。有被通报的话,在微信、百度、全国环评信用平台等,直接检索有意向的环评单位名字即可找到相关记录。
选定环评单位后,务必与环评单位签订合同,约定好相关责任和义务。签合同时,建议请环评单位出具相关能力证明材料,并在合同约定环评文件编制时限等。
- 关注环评文件的主要内容。
一本环评文件很厚,而且还有很多技术内容,各种数据、表格等,报告书的话,500页有时候都很难打住,在部评估中心的某个评估会上见过上千页的!由于技术导则不断更新等缘故,现在的报告表也不是“一张表”了,页数也有赶超报告书的趋势。作为行外人的企业,如何看懂一本环评,是一个很现实而又很为难的问题。
作为企业,主要关注的内容之前应该包括项目建设内容、需落实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保资金投入、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成本、各章节结论及总结论。
1.项目建设内容。一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在哪建,建什么,多大规模,企业最清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建设方案有没有调整,企业最清楚。在现实中,不少因为建设内容没沟通好,或者建设方案调整了,环评单位没留意到,企业也不关心最终的环评文件内容,导致在技术评审会上企业还说建设内容漏了或者不正确的,甚至环评批复后才发现建设内容不对,导致出现了失误性的建设内容变动,而不得不增加时间和金钱成本开展后评价,甚至是要停工后重新报批环评文件。
2.需落实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保资金投入。措施是项目建设环保可行的重要保障。需落实的措施,都是需要资金来支撑的,有的实施难度也很大(如道路项目安装隔声窗),这些经济成本、难度都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额、工程进度。有些企业只关心环评批文什么时候出来,但不关心环评文件、批文内容都写了什么,到了项目实施阶段,才发现这个措施经济成本太高、难度大不可行。前期,遇到一个汽车码头项目,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环评单位在环评文件中提出要挖一个很大的池子来贮存停车场等地方的初期雨水,成本很高,但并不影响环保可行,最后也不得不再做一个分析论证,以解决竣工环保验收问题。
3.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成本。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很多企业由于前期没有关注或考虑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成本问题,后期因为成本过高,慢慢衍生出不规范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甚至擅自闲置的问题,最终被执法监察发现被处罚。
4.其他内容。一个是看各章节结论和总结论,这个浏览一下还是有一定必要的,最终可不可行自己心中有数不会错。另一个是看错别字等低级错误,千万别学“深圳湾事件”,37处低级错误,最终企业也被罚款了。普通群众都可以轻易发现的低级问题,作为要盖章的企业,如果看不出这种低级错误,只有不看、不重视的可能。
二、编制篇
知乎环评领域大牛“大刀王五”写的下面这两篇文章,已经很全了,借花献佛(填坑),哈哈。
三、评估篇
(慢慢填坑)
四、审批篇
作为审批部门,在督察、审计、巡查、检查、考核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最梦寐以求的无非是,在最大幅度的简化环评减少环评的同时,也实现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相分离。然而,环评并不会被取消,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相分离也不会很快到来,作为审批部门,不懂技术没有环评工程师证的审批人员,应该要关注的哪些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法规符合性和编制规范性问题,主要关注能否受理的问题。例如审批权限有无问题,环评类别是否合适,报批主体有无资格报批,编制单位、编制人员是否符合监督管理办法要求、是否被纳入了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需要开展规划环评的有没有做规划环评,政策规划相符性,是否涉及水源、森林公园等禁止建设区域,有无开展报批前公示,是否取得了投资项目统一代码,材料是否齐全且符合法定要求,环评文件是否完整(审批信息基础表、单位和人员信息表等)等等。
二是编制质量问题,主要关注能不能批的问题。例如有无建管条例不予批准的十条情形,有无监督管理办法二十六、二十七条的情形,有无很明显的低级错误(如深圳湾事件)。
三是环境敏感程度问题,主要关注审批难度问题。这个主要两方面,一个是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另一个是邻避。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