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环评往事
上班第一天,我就带着行李去了环评培训班,连续协办了两个上岗培训班才回到办公室,就这样开始了在培训部的七年时光。培训工作很繁琐,需要极大的细心、耐心和团队合作。在那个没有微信和各类APP、手机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的通信功能的年代,很多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那时也没有网上培训,所有的环评培训班都是在宾馆实地进行。我在最初参加的两个培训班上,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本,把看到的流程和思考的问题及时记下来,这样很快就熟悉了工作程序,并且摸索出了一些提高效率的方法。后来,我养成了这样在培训班上记工作日志的习惯。另外,每次在出发去培训班之前,我喜欢把需要的物品列清单,逐项装箱打勾。有时连续组织两个上岗培训班,准备的物品数量就得翻倍。有时连续组织的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培训班,那么准备的物品也不一样。在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里,我迅速练就了风风火火、干净利落的做事风格,不再是大领导初见时声音细弱的腼腆小姑娘。
环评培训工作既是体力活也耗脑力。报到那天,学员从四面八方陆续抵达,行程不一,我们的报到从清早持续到夜晚是司空见惯的事。培训开始后,每天早晨我们都要早早出现在会场,调试投影仪、检查音响,为开课做准备。上课期间也要守在会场,留意学员对授课内容的反应,在课间回答他们的各种提问。我们聘请的讲课专家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行程和接送也要提前协调好。有时外地的专家因航班延误不能及时赶到,我们就得赶紧调整课程。所以,尽管我做环评培训日益驾轻就熟,但每次作为主办人依然压力很大,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毕竟每一期培训都是200人左右的规模,主办方的微小失误可能影响到很多学员。当时培训部的成员多是年轻人且以女生居多。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塑造了我们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常常不等领导分派就主动互相配合,分担彼此的工作。有时宾馆的房间紧张,为了多腾出一个房间给学员,我们就挤在一个房间住。这样并肩作战积淀的深厚情谊,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褪色,一直延续至今。
当时,我的另一个工作压力来自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作为为数不多的非环境专业的员工,我不懂环评。然而组织培训绝不仅仅意味着选宾馆、布置会场、报到、接送老师和监考,这只是基本工作。好的培训还应该能及时发现从业人员的需求,针对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培训内容,甄选技术过硬的专家做讲师。主办人应该既能和老师沟通讲课技巧又能探讨专业问题。如果不懂环评,怎么能做出高质量的环评培训?好在当年的培训班上,我们作为组织人员必须全程在会场陪同。原因之一,请来讲课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他们对电脑的操作不熟练,播放幻灯片讲义时可能需要帮忙。原因之二,在一两百人的大会场,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作为主办方,我们应该冲在前面,不能缺席。就这样,我旁听了一场又一场环评培训班,从门外汉变成了一只脚踏进门内。犹记得2007年,我的睡前读物是环评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教材。每一个案例在我眼中都是一个津津有味的故事。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实地参与环评的经验,始终是我的一大遗憾。
从事环评培训的日子里,我尝到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至今难以忘怀。
——犹记得一个周末的早晨,一阵响亮的手机铃声把我惊醒。我迷迷糊糊地接通电话,入耳是领导沉重的声音:“给我们培训班讲课的某个专家倒在了评估会的现场,你得赶紧调整课程表,找其他专家替换。”我腾地从床上坐起来,泪如雨下。
——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天南海北,久而久之,我对很多地名耳熟能详。有时跟新认识的朋友聊天,对方说:“我的家乡是个小地方,你们可能没听说过。”我很认真地说:“我知道那个地方,那里有学员参加过我们单位的培训班。”
——频繁地驻扎在培训班上,我和男朋友聚少离多。某天我们商定去结婚登记。那是春季考前培训最忙碌的时候,我们自觉地排除了休婚假的考量。我上午在办公室照常上班,中午对部门领导说:“下午我想请半天假去领证。”领导同意了。下午在去民政局的路上,我收到了同事发来的短信:你说的领证是指结婚证吗?
——有一个比我年龄大的学员,有次跟我开玩笑:“我是参加你的培训班长大的,从上岗培训到环评工程师考前培训到登记培训,每次的负责人都是你。”
就这样过了若干年,我决定重回校园继续深造。身在异乡读着陌生的专业,个中艰辛难以言表。每天傍晚我都会站在阳台看落日,想象着千山万水外,朝阳正冉冉升起,曾经和我同行的同事们正走出城铁站,走向评估中心所在的大院。那几年最常梦见的场景是我和同事一起组织培训班,地点常变换,然而困境是一样的:我的准备工作没做好,学员却已经来报到了。我急得出了一身汗,梦醒之后连连庆幸:还好只是一场梦。
在环评法走过的二十年里,我有幸同行了七年。这七年的经历在我的生命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读博期间,每周的发言都要用幻灯片。我准备的PPT总是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幻灯片里用几号字体、选哪种背景色、每页放多少内容才能让观众读着舒服,这是我在做环评培训时打磨了一遍又一遍的技能。每次带女儿旅行,我都会要求她在收拾行李时列清单,逐项塞进行李箱然后打勾。当年共事的同事们,如今依然兢兢业业地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环评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每次看到他们分享的动态,我由衷地为环评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者: 桑方君
工作单位:美国圣文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