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我国西南部地区高速公路发展
一、要发展,需修路
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发展中,东部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走在了前头,同时也拉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京沪高速、京港澳高速等物流大动脉相继建成通车,山东省率先完成了县县通高速。快捷、顺畅、安全的高速物流大通道又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全民共识!
我国云贵川渝及湘西等西南部地区由于高山峻岭、河湖沟壑的地形地貌,造成交通不便。落后的物流通道制约了西南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但要修路并非易事,古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真实反映了西南部地区路难修、路难行。2000年前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扶持西南部各省市地区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从政策、经费、技术等多方面推动西南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2002年10月中央任命已担任交通部部长近十年的黄镇东同志为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到任后在中央的支持下结合重庆市特点进一步完善了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了重庆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并以此推动了整个西南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我记得当年在云南省评审昆明至河口方向的高速公路,一次连续评审了七个工程项目。
二、 蜀道难行,修路更难
西南部地区山重水复路难行。刚到贵州时,就听到一个说法:省委省政府这些年来,几乎每个委办厅局都有下地市开会或检查工作途中山路遇险,频繁出现伤亡事故。我们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评审组在踏勘工程线路及环境敏感目标时也是常遇险情、惊心动魄。一次在湘西查看通往凤凰县城的高速公路线路的山路上,一会看到一个“警示牌”,上写:某年某月某日一辆中巴车在此翻下,死亡X人。一会又出现一个“血字碑”,上写:某年某月某日一辆吉普车翻下山去车毁人亡。
我们在西南地区也发生过事故。一次在云南勘察现场途中,我们的车队行驶在丘陵地区的山路上,由于路窄又赶上下雨路滑,车队在超越一辆运煤车辆时,头车刚过去,我所在的第二辆车在超车时被运煤车蹭下路基。幸好此处路旁是土坡,车辆两个轮在路基上,两个轮在路基下,车身蹭着土坡向前滑动50多米才停下来。侥幸人员没事,仅车辆受了点刮伤。
三、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
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土石方量大,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在西南部地区建设高速公路弯度、坡度都受到限制,高速公路标准一般较平原地区较低。大部分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时速80公里。但即使这样,为了满足工程标准要求,在施工中也要劈山跨河,对耕地、生态环境、水环境等造成破坏;高速公路车速快,随着车流量的逐年增长还会对公路两侧邻近村庄产生噪声污染。为了既修路又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相关环境保护法规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是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保障高速公路建成“环境友好型”工程的重要措施。我在担任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值班专家的十多年里,有幸参加了西南地区多条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评估专家共同提出了许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如遇到线路通过山体,以建隧道为主,减少对山体的破坏;通过农田河湖地区,以桥梁为主,减少建路堤对土地河湖的侵占;优化线路方案,减少对村庄居民的影响,对造成噪声扰民的路段修建声屏障或隔声窗;工程收尾时对施工营地和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美化等工作。
通过二十多年的奋战,西南部地区高速公路已初步形成网络。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促进了西南部地区国民经济、旅游事业及城市化的发展,也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西南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建设以及多条高铁、多座机场的建成,极大的完善了西南部地区综合交通系统,彻底改变了西南部地区交通环境状况。现如今当地民众可以豪迈地说:“天堑变通途,蜀道不再难!”我想,这里也有环境影响评价的功劳。
作者:王毅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