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作中实践知行合一
知为行之始。1993年,我在哈密市环境监测站化验室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一踏上工作岗位就与环保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也为今后从事环评工作埋下了种子。初到单位,为了能更好胜任工作,我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自考先后取得专科、本科的学历,并通过了全国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职称考试,但参加了一次注册会计师考试后,我发现自己对会计学科认知有很大的缺失,于是放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2005年初,我被分配到单位的业务科室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拥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才能干好工作,要想更快、更好地胜任新工作岗位必须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知识。恰好5月份开始环评工程师考试,报考与否我犹豫再三,总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过了学习的黄金期,生活的压力也增加了,虽然有母亲帮助带孩子,能够抽空学习,但环评专业性强,重新学习新领域大量的新知识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行。而当时,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面对自己的犹豫,家人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母亲全力帮助我带孩子让我安心学习,爱人鼓励我不要去想结果:“就把参加环评工程师考试当做一次学习、一种经历,充实自己尽心去做,同时,也是陪孩子一起学习,用行动给孩子作最好的表率。”于是,我放下包袱欣然报名参考。一考报考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环保业务知识,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幸运地通过了考试,给了自己信心,也颇有点沾沾自喜;第二年,我很早就开始学习,但很遗憾报考的科目均没有通过,分析原因,还是自己对环评业务知识精髓掌握得不够;三战环评工程师考试,我一口气报了4门,通过近半年的学习顺利通过了三门考试,但《案例分析》还没能通过。静下心来总结和分析自己考试失利的原因,一是自己解题的眼界和思路还不够开阔,见不多,识不广;二是自己在业务实践中总结归纳不够,感性认识还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理性认识,知其然还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我采取了两条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一是利用假期自费去兰州上了《案例分析》考前辅导班,通过参加培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和思路,弥补了自己认知上的不足。二是紧密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把业务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科目考试紧密结合起来,把每一次业务实践都当成是一次案例分析科目的考试,通过业务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所学所知,通过业务实践活动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经过如此这般不懈努力,终于在第四次考试中顺利过关,完成了自身的转变。回忆四年的环评工程师考试,可谓苦乐参半,尝尽了考试的苦,也品到了成功的甜。这苦让我积累了扎实环评理论知识,这苦也让我对业务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甜让我在工作中更有自信,这甜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参加考试的四年,也是我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最快的四年,感谢考试,感谢自己。
行为知之成。通过四年的学习,自己较为扎实地学习积累了环评的理论知识,眼界和思维更加开阔,工作中处理问题逐渐能从学习的理论知识中找到切入点,一步一步走上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工作的良性循环,到如今工作更加自信。回首环评工作历程,起初从事基层环评审批工作时,心理压力很大,自己虽然熟知了法规和技术导则,但具体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发现理论和实际却有很大的差别,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一个独特案例,会出现许多突发性问题,而每一次审批都是对自己业务能力水平的考验。一度担心别人辛苦编写的报告会因为自己业务不精、粗心而误判,也因此养成了在环评报告审批前多遍认真审阅报告的习惯,到如今都受益匪浅。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迎来了大发展时期,环评审批拥有建设项目上马的“一票否决”大权,环评队伍不断壮大,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在各地州(市)县审批的建设项目,部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由刚毕业的大学生编写,环评报告质量不高,在审批中我一度成为了新上岗从业人员的培训师,往往是我一遍遍逐字逐句提出修改意见,他一轮轮上报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一遍遍手把手教,他一轮轮地食古不化,在这种拉锯折磨中我一度认为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弱势群体,而这种持久战、微笑战也一定程度上消磨着我的工作激情和热情。2015年以来,随着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被取消,生态环境部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对环评编制单位、编制人员提出新要求,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和失信行为曝光力度,促使环评技术人员对自己负责,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质量负责,环评工作在高质量的法制轨道上稳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见证了环评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历程,也在这个历程中得到了锤炼和提高。
现在已离开环评审批岗位的我,回头想想这几十年的工作,觉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不是一项单纯的科技工作,而是综合性强的科技工作,要求环评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新法律、法规、技术导则、标准规范,新项目新工艺,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到善学者智,善思者明,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环评工作迎来了新起点,结合国家“放管服”的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不断修订,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工作实际。环评工作者只有在新时代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才能创造新业绩,取得新进步,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作者:刘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