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上 环评为伴
将时钟拨回到2005年的金秋九月,我拜师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陈凯麒研究员攻读博士,与环评正式结缘,环评也成为我的科研助力。说到这里,可能有一部分人会问:“环评文件只是项目获批的要件之一,与科学研究怎么能扯上关系?”我想告诉您,环评不仅是科学研究,而且会让您具备跨学科的研究能力。鉴于本人主要从事水利水电项目环境影响相关研究,下文事例主要围绕水利水电项目展开。
环评秉承创新原则,给我搭建发现科学问题的重要平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问题必须具有发现问题的途径,环评恰恰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科学问题。2006年12月至翌年1月,我有幸被派到中国电建西北院,配合开展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水利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研究工作。工作中,我发现水文情势影响分析一般以分时段变大/变小定性描述为主,缺少定量判定变化程度的比对指标,故借鉴水文预测分析理论,将盒维数和反转次数相结合,构建了流量相似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实现了对水文情势变动程度的定量判定。
环评倡导多法兼用,给我提供运用理论知识的完美舞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本科阶段我攻读水利工程专业,硕士阶段学习环境工程,鉴于环境影响研究具有多要素、跨学科的特点,使我以往的学习知识可以充分运用实践,真可谓“学以致用,其乐无穷。”在我的博士论文《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复合评价方法及替代方案研究》中,以水文学、水力学为主线的研究,引入了粒子群算法等环境规划学方法,在规划环评的水文情势、水质变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环评鼓励公众参与,给我获取专家真知灼见的大量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幸运,2007年我有近一年时间在评估中心实习,根据工作安排,我配合杜蕴慧主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有了更多接触包括水利水电领域在内各专业大咖级的环保行业专家的机会,各位前辈老师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方式,为我今天的研究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
科研路上,环评相伴。我相信,每一个与环评亲密接触的人,都会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同感,在不经意间,环评矫正了我们的“三观”,让我们有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坚定和执着,让我们有了“保护生态,泽被天下”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吴佳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8年11月作为原环保部技术专家开展南水北调东线治污绩效评估(左一)
2015年9月现场给原环保部专家介绍重大水利工程项目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情况(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