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心中那份坚守与热爱
环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同时环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多领域、多源数据技术支撑。《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200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组织成立“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工作小组”,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2010年,原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2014年到2017年,我有幸参与了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从重点行业环评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到面向环评单位、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构建环境影响评价共享服务平台(全国环评资质受理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受理系统、建设项目环评会商平台等),提供信息公开、数据共享、在线制图、模拟预测等功能,涉及到环评信息化系统需求设计、测试、上线运行技术答疑等各个环节,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探索与实践,也是我慢慢积累、逐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建立可持续的环评基础数据库运维和应用服务体系,有效支撑环评管理决策,不断提高环评辅助决策信息化水平,以服务环评管理和业务工作是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按需求驱动、重点突破、上下协调、创新发展、保障安全是数据库建设的根本原则。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既需要业务流程梳理和环评技术方法研究,更讲究标准规范制定、基础设施搭建、数据资源应用、安全与运维体系架构等逻辑关系的建立。这个过程是一场倾注心血、不畏挫折、稳扎稳打的持久战,对个人的耐性、学习领悟力、专业知识储备、信息捕捉与数字敏感能力是一种磨砺与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找到了自我价值感与归属感,想要一直坚守和热爱的心也在慢慢生根发芽。
近年来,环评信息化建设在服务环评“放管服”改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方法在发挥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防控作用中均进一步得到了凸显。全国环评审批四级联网报送、建设项目环评智慧监管平台数据汇集、全国环评统一申报与审批系统推广应用、全国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化系统升级及证后监管等环评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一路走来,环评信息化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由“建系统”到“用数据”逐渐转变,聚焦共享汇聚数据和专业分析。一路走来,环评信息化不断突破与创新,以建立源头异常发现、过程问题识别、违法惩戒推送智能模型,实现监管信息智能推送、监管业务智能触发为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不断强化环评相关数据采集和关联集成,注重环评与许可融合与衔接,逐步强化面向监管的数据分析,为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努力、持续助力。我能参与到环评信息化建设,优化各业务系统流程设置,完善系统功能,为基层减轻填报压力做实事,能参与环评信息化系统关联整合,开展环评大数据挖掘应用,努力思考如何调动各级监管部门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一路走来,我信心百倍,脚步坚定。
“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式变化的必由之路。现如今,环评、许可和执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评估中心核心业务领域,很荣幸我可以立足信息化建设及数据应用岗位,与团队一起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迫切需求,结合环评、许可和执法业务管理需求,不断精进知识储备,继续以“整合共享、深挖数据、协同联动、融合创新”的昂扬姿态,探索数字化应用,创新服务模式和治理方式,为推动环评、许可和执法数字化管理转型,提升环评、许可和执法信息化监管效能坚守与服务。
我与环评的故事起源于环评信息化建设,我对环评的热爱来自于对环评大数据创新应用工作的坚守。
作者:朱美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